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分中心是江苏省唯一家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市场,提供需求发布、成果路演、技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评估、科技咨询服务于体的一站式行业科技服务中心,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资源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汇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成果一
成果名称:
多功能太阳辐照传感器与便携式测试仪
成果简介:
采用硅太阳电池的高精度太阳散射、直射辐照传感器与目前单一的热电堆总辐照传感器相比技术先进,制作该传感器的配套材料部件技术成熟。按目前中国15GWp每年的光伏应用市场,该传感器市场预计每年2000-300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毛利率达80%以上。该产品结合正在开发的光伏系统监控软(各类影响系统效率算法)、硬件(辐照、灰尘传感器),拓开光伏智能运维与预测市场,预计市场额可达5-10亿元。前期投资500-1000万元,希望与光伏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如逆变器厂家)合作,客户群相似,新、旧产品销售有相互促进作用。改成果有相关发明专利4项。
技术特点:
1、便携式辐射计采用两或多组太阳电池202作为辐射传感器,并将太阳电池202、控制电路硬件集成在可手持的一体化小型组件上,实现了前仪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2、输出测试点的水平面直接辐射强度、水平面散射辐射强度、斜面直接辐射强度、斜面散射辐射强度;
3、通过实时时钟电路和GPS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相连,可以自动获取这些参数,更便携和智能化,解决了不同空间时间的参数同步。
成果二
成果名称:
河海安能光伏仿真系统SolarPV
成果简介:
河海安能光伏仿真系统SolarPV是基于因特网的并网光伏电站专业设计与仿真和优化平台,其在总体功能、界面友好性、数据可信度和平台开放性等方面处于国内前列,可作为光伏企业、太阳能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研发和教育人员的光伏电站设计与仿真工具。部分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的期刊上。
SolarPV目前已经获得两项相关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归属为河海大学。我们前期曾经为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开发出了SimuPV2.0的光伏仿真软件。在此基础上,SolarPV将进一步在平台的开放性、设计流程的优化与功能的完善性方面有更深入的进展,从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系统、电站仿真平台。
技术特点:
在相同的气象条件、组件、逆变器、线路配置等一致情况下,该软件的仿真及优化结果与国际主流光伏仿真软件的差异小于3%,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和常规的光伏仿真软件相比,其基于因特网的软件架构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无缝结合,极大便利了用户的安装、操作以及后续的软件升级流程。目前,SolarPV平台已经基本成熟,但仍在进一步的完善与开发之中。
成果三
成果名称:
热能设备的三维建模及其热力学仿真与分析
成果简介:
1、平面或者圆管型金属反射式保温层(压力容器或者核电站管道用)建模及其传热性能评估,验证其热力性能是否能够满足ASTM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圆管型金属反射式保温层的测试装置的三维建模及其轴向传热性能的评估,验证该测试装置轴向传热否小于ASTM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喷雾干燥设备全流程三维建模,内部温度场与流场的分析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干燥设备关键部位优化设计;
4、太阳能槽式聚光装置的三维建模及其力学特性评估,以验证其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极限风载荷情况下局部变形的要求。
技术特点:
本项成果运用Pro/Engineer或者SolidWorks软件建立设备精确的三维模型,继而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于设备内部的温度场或者流场的情况进行模拟与仿真,能够得到设备内部包括温度场或流场在内的热力性能等重要参数,从而为热能设备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成果四
成果名称:
PM10水汽混合雾化降尘
成果简介:
雾化除尘是开放领域除尘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喷嘴喷雾产生的水雾液滴迅速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大小灰尘颗粒,形成有效沉降。由水雾捕尘的四种机理分析可得水雾颗粒的直径越接近灰尘粒径,除尘效果越好。因此要想对PM10进行有效的雾化降尘,应使雾化后的水雾颗粒粒径小于10μm,而传统的水气雾化水雾粒径大都在 20μm以上,对10μm以下的灰尘降尘效果不好。本文主要在水气混合雾化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雾化粒径小于10μm,满足对于PM10等小颗粒粉尘的有效降尘。为了使雾滴粒径达到10μm以下,满足干雾抑尘的要求,本文在普通两相雾化喷嘴水气混合二次雾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次雾化机理并运用该机理优化了空气雾化喷嘴的结构。
技术特点:
1、涡街射雾:本文中的关键技术——在喷嘴出口处增加撞击头结构,可以形成卡门涡街。喷射的反对称螺旋的涡街水雾可在空气中悬浮更长时间,能使水雾颗粒更充分的与粉尘接触,且射程更远;
2、三次雾化:具有较大动能的出口液滴会撞击发散头,发散破碎,进一步雾化成更细小的雾滴,正面提高了雾化粒径;同时,由于撞击头的存在,轴线方向的液滴不再密集,从而也阻止了部分原本已经雾化的液滴因喷出后碰撞而在此聚集,辅助提高了雾化粒径。更细更多的液滴增大了与粉尘的接触面积;
3、负离子:由于撞击头的存在,还能实现水的负离子化,使部分水雾颗粒带电荷,这样有利于水雾附着粉尘。
成果五
成果名称:
基于纳米液态金属的高性能散热技术
成果简介:
纳米液态金属是由液态金属和纳米颗粒构成的一种高效传热介质,该新型介质具有热导率高、流动性好、沸点高、化学性质稳定且安全无毒等优异性能。本团队采用镓基合金流体和铜纳米颗粒制备的纳米液态金属流体,具有良好的流动传热性能,其热导率是水的60倍,动力粘度只是水的2.1倍,超强的传热能力能够弥补流体粘度和密度增大带来的流阻的影响。相同条件下,纳米液态金属的换热系数是水基纳米流体换热系数的23.8倍,而系统消耗的泵功仍小于水基纳米流体所消耗泵功,因而纳米液态金属流体是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大功率元器件散热场合的理想工作介质。
技术特点:
本团队研制的基于纳米液态金属的高性能散热技术是以纳米液态金属作为换热介质的一种新型换热技术,该技术采用无机械部件的电磁泵驱动流体流动,整个散热系统体积小、能耗低、散热效果好且没有任何噪音。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大功率元器件散热设备等领域。
成果六
成果名称:
基于能级匹配的余热再利用冷热电联供系统
成果简介:
目前一些高能耗企业如火力发电厂、炼钢厂、玻璃厂与化工企业等,一方面一次性能源利用率低,一方面厂内又有大量高、中品位的余热浪费,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高品质能源弃用或高能低用的共性问题。
技术特点:
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能源需求,对工业用能用户进行统筹考虑、综合优化,为企业建立最优的能级匹配工业余热再利用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率,为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产生增补的经济效应。
成果七
成果名称: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成果简介: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太阳能光伏利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有多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具备完善的测试条件以及梯队合理的研究团队。
1、光伏仿真系统软件SIMUPV。经过10余年的开发,形成了能够进行模拟设计并网光伏系统的软件SIMPV,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型软件水平。该软件能够进行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设计、复杂城市环境下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光伏电站经济性设计,并能够进行组件、逆变器选型等工作。其中,复杂城市环境下光伏电站的设计是本软件的一个特点,能够考虑安装平面条件、周围建筑物遮挡、复杂城市条件等因素。本软件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和光伏相关企业得到了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热泵-空调联合系统。充分利用本单位在光伏和空调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太阳能光伏直驱空调技术、并网太阳能光伏-空调-空气源热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直驱空调-空气源热泵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完善的技术方案。
3、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能耗监测与评估。针对城市中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最为常见的屋顶光伏电站和光伏幕墙,通过对光伏电站对建筑物屋顶和墙面温度以及与外界热交换影响的研究,分析其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能耗监测与能耗评估方案。
技术特点:
相关研究在国内处于相对较为领先的水平,建有完善的实验系统,具备相关系统设计和测试能力。
成果八
成果名称:
一种槽式聚光器支架的调节方法
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式聚光器支架的调节方法,所述槽式聚光器支架包括液压支撑组件位置控制系统,液压传动机构,若干个液压支撑组件,槽式聚光镜和聚光器底座,其中聚光器底座与地面接触,宽度大于槽式聚光镜的开口宽度,聚光器底座上安装液压传动机构和液压支撑组件,液压支撑组件与液压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油路连接,每个液压支撑组件的末端与槽式聚光镜下表面均通过耐热胶或者螺栓结构相连,通过液压支撑组件位置控制系统控制液压传动机构来调节液压支撑组件的高度,使所有液压支撑组件所形成的面型与所需求的槽式聚光镜的反射面截面面型贴合。
技术特点:
本发明通过改变多组液压支撑组件的位置,可适应不同槽式聚光镜的形状,可在同一聚光器底座位置处使用不同形式的聚光系统。
成果九
成果名称:
一种紫外线消毒充电翻盖手机壳
成果简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紫外线消毒充电翻盖手机壳,包括具有两面可以相互翻转扣合的翻盖护套,一个面的内侧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另一个面的内侧设有手机壳套、充电蓄电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灯、石英玻璃罩、消毒按钮和消毒信号灯,所述紫外灯固定在所述翻盖护套的内侧且外部罩有所述石英玻璃罩,所述消毒按钮和所述消毒信号灯设在所述翻盖护套的侧边;所述手机壳套与所述翻盖护套粘结,所述手机壳套一侧设有与手机适配的充电插头;所述充电蓄电装置与所述充电插头和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电连接,所述充电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翻盖护套内。
技术特点:
具有保护手机、充电和消毒的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