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分中心是江苏省唯一家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市场,提供需求发布、成果路演、技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评估、科技咨询服务于体的一站式行业科技服务中心,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资源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汇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技术需求1: 风电叶片前缘防护材料雨蚀检测系统研发
需求描述:
风电叶片的前缘是叶片在转动时受风阻力最大的部位,特别是在叶尖附近线速度很大,因此前缘部位受到外界的损伤也最大。雨蚀是由于雨滴对叶片前缘表面的高速撞击引起的腐蚀现象,是造成叶片前缘损坏的主要因素。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完成一套风电叶片用防护涂层的雨蚀检测系统,建立雨蚀实验能力。主要设备:转盘转速 rpm 500~1380、试件中心径向位置 mm 1300 、雨场覆盖范围 225mm 、试件尾端线速度 最大 206m/s 、雨滴降落高度 200~400mm 、雨滴粒径 平均 4mm 、雨滴下落速度 2.4~3.2 m/s 、降雨强度 29~53mm/h 、水流量 1.0-1.7L/min 、入射角 ≈90° 等;
2、逐步研究风电叶片前缘防护材料所需满足的防护寿命及其应有的基本性能,形成叶片涂层技术规范及评价体系。
技术需求2:大型风电叶片双轴测试系统研发
需求描述:
叶片长度不断增加,全尺寸测试方案设计难度也随之增加,测试周期和测试成本也随之增加;当前叶片单轴测试方案无法验证耦合载荷的影响;更精确的测试验证大型叶片在风场运行工况。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双轴测试系统,能够完成130米叶片型式测试;
2、测试数据处理。
技术需求3:大型风电叶片疲劳测试激振设备研发
需求描述:
叶片长度不断增加,全尺寸叶片疲劳测试激振难度也随之增加,设备能耗增加及设备运维成本增加;当前大叶片疲劳测试设备需要多台大功率电机带动实现对叶片激振,耗电量巨大,且对试验厂房电力设施要求很高;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疲劳测试激振设备,能够完成150米级叶片疲劳测试,150米级20 MW叶片:挥舞疲劳测试(目标次数100万次)100%载荷运行时,每小时耗电量≤250 KW ;
2、疲劳测试激振设备,能够完成150米级叶片疲劳测试,150米级20 MW 叶片:摆振疲劳(目标次数300万次)100%载荷运行时,每小时耗电量≤125 KW ;
3、疲劳测试激振设备,能够完成150米级叶片疲劳测试,150米级20 MW 叶片:单个疲劳方向100%载荷运行时,设备故障运维频率不高于20天/次;
4、多台设备可实现协同加载。
技术需求4:风电叶片测试通用变桨轴承研发
需求描述:
根据现有叶片测试标准,全尺寸叶片静力测试需要调整叶片姿态进行多个工况测试,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每次试验工况前叶片姿态调整都需要多台起重设备协同配合拆卸、吊装及翻转。耗费巨大且时间长,安全隐患大,易损伤叶片。变桨轴承可使叶片在不拆卸、不吊装的条件下实现叶片翻转,调整叶片姿态。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叶片通用变桨轴承,能够实现对2800 mm 、3200 mm 、3600 mm 、4250 mm 、4650 mm、4800 mm 及5000 mm 以上节圆的叶片变桨;
2、极限承载载荷≥200000 Knm 。
技术需求5:风电叶片疲劳测试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研发
需求描述:
风电叶片疲劳测试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叶片状态并记录叶片多截面温湿度、应变信息及加载设备信息,以往的测试都是人工监控及记录数据,测试中的微小叶片损伤不易发觉,且对人员专业性、责任心及判断反映能力要求较高,人力成本较高。采用疲劳测试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可以明显节约人力成本,并能快速找到叶片损伤并报警。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可实现对叶片疲劳测试实时监控、记录:应变、声音、温湿度等信息,可调节采样频率,且采样频率不低于50 HZ ;
2、在叶片疲劳测试过程中根据采集数据及时报警暂停试验:误报率不高于1次/天;
3、在叶片疲劳测试过程中根据采集数据及时报警,准确定位叶片损伤区域,定位误差不超过2 m 。
技术需求6:风力发电叶片无人机电阻检测的研发
需求描述:
风电叶片常因雷击受损,需定期检测避雷系统电阻以确保其有效性。传统检测依赖人工吊篮接触叶片接闪器,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成本高。我司拟开发基于无人机和 AI 识别的检测系统,通过无人机自动对接闪器进行电阻测量,实现更安全高效的运维。
应用领域:
风电叶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对现有的无人机(大疆 Matrice 350 RTK )进行改造,使其具备能自动识别和捕捉风电叶片外部接闪器的功能;无人机识别风电叶片接闪器后自动靠近叶片并将吸附装置可靠接触到风电叶片接闪器表面。
技术需求7:主传动链振动对风电机组的影响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需求描述:
相对于小兆瓦的主传动链,不清楚这方面对机组的影响是什么(也许主要考虑对主传动链、焊接结构、铸造结构件的影响),如有必要可开发此方面产品。
应用领域:
风电机组。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开发研究主传动链振动对风机机组影响的相关产品,重点分析振动对传动链本体及结构件的动态载荷传递效应。
技术需求8:主轴承装配工装研制
需求描述:
双 TRB 主轴承在风电机组的应用,目前是10 MW 及以上机组的选择。这种主轴承的装配在装配质量、效率和生产安全方面存在不足或值得提升的空间。我公司计划结合国内这次装备升级,在这方面研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配工装。
应用领域:
风电机组。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研制双 TRB 主轴承的装配工装:
1、各装配工序自动衔接;
2、自动检测、测量要求的指设计标;
3、解决目前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不仅解决自身的装配需求,也为行业提供一种高端产品。
技术需求9:新能源光伏、储能项目
需求描述:
1、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求
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已居全球首位,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导致电网消纳压力剧增。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截至2025年,光伏装机将超12亿 KW ,储能成为平抑波动、提升电网灵活性的核心手段;
2、碳中和目标倒逼技术革新
储能技术被列为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低碳、充足、低成本)的关键。
应用领域:
光伏储能设备。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通过储能调节,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提升至85%以上,推动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转型。
技术需求10:氢能两轮车项目
需求描述:
氢能两轮车主要零部件有:空冷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控制器、 DCDC 、固态储氢罐、车架、中控模块等。兴邦能源已完成了整车的开发,并已经有小批量产品投入使用和运营。但目前主要零部件固态储氢瓶中的固态储氢合金材料这一块因时间、人力等所限,自研能力较弱。自研品的性能一般,如使用温度只能在0度以上,储氢量为1.8-19 wt.%左右。对氢能两轮车一个重要指标“续航”有一定的限制。希望在固态储氢材料这一块有较大的突破。
应用领域:
氢能两轮车。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使用温度-40度-85度;
2、放氢压力4-1.2 MPa ;
3、储氢量>2.4 wt.%;
4、充氢压力3 - 5MPa ;
5、循环次数6000次。
技术需求11:硅碳负极应用提升电池容量
需求描述:
硅碳负极材料作为新一代负极材料,具有传统石墨负极无法比拟的优势。其理论比容量高达 4200mAh/g ,约为石墨材料的 10 倍,这为提升电池容量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高达 300% 的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结构破碎、粉化,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同时,硅材料较低的电导率也阻碍了电子的快速传导,降低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基于以上行业现状与技术痛点,企业发起“硅碳负极应用提升电池容量项目”。本项目旨在通过研发先进的硅碳负极材料及配套电池应用技术,攻克硅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实现电池容量的显著提升。具体而言,项目聚焦于开发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配方与结构,优化电池整体设计与生产工艺,确保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达到 85% 以上,循环寿命在 500 次时容量保持率不低于 80%,使电池容量较现有产品提升 30% 以上,同时满足快充等倍率性能需求以及严格的安全标准。项目实施将分阶段推进,短期内完成实验室研发与样品制备,验证技术可行性;中期实现中试生产与市场试销。
应用领域:
锂电池。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电池容量提升幅度
搭载硅碳负极材料的电池,其容量相较于同规格传统石墨负极电池需提升 30% 以上。例如,若现有传统石墨负极电池容量为 2000mAh ,采用硅碳负极材料后,电池容量应达到 2600mAh 及以上。电池容量测试需按照行业标准的充放电流程进行,在规定的截止电压和充放电倍率下,测量电池的实际放电容量;
2、循环寿命
电池的循环寿命需达到 1000 次以上。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多次充放电后,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 80% 时的充放电循环次数。长循环寿命可提高电池的使用经济性和可靠性,减少电池更换频率。通过自动化循环测试设备,模拟实际使用工况,对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记录循环次数与容量变化情况,确定电池的循环寿命;
3、充放电倍率性能
电池应具备良好的充放电倍率性能,能够满足快充等应用场景需求。在 2C 充放电倍率下,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应不低于 80%。充放电倍率是指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放电完成的电流倍数,2C 表示在半小时内完成充电或放电。高倍率性能可使电池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使用便利性。通过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测试,评估电池的倍率性能;
4、安全性指标
电池安全性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在高温(如 60°C )、过充(充电电压超过额定电压 20%)、过放(放电电压低于额定电压 20%)等极端条件下,电池无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通过高温老化测试、过充过放测试、针刺测试等安全性测试手段,对电池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电池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能。
技术需求12:低内阻锂电池研发
需求描述:
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内部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升温现象。而锂电池的内阻大小与温升紧密相关,内阻越小,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就越少,温升也就越低。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在高功率充放电时,温升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亟待开展低内阻锂电池研发项目。
应用领域:
锂电池。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锂电池内阻从1.8降到1.5-1.7左右。
技术需求13:新型储能设备研发、 IGV 应用场景的技术升级改造
需求描述:
未来,新型储能技术在多个关键方向上亟待突破。AI 驱动的智能热管理至关重要。借助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结合实时数据反馈,能够搭建起电芯级动态温控系统。该系统可精准感知电芯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散热或加热策略,确保电芯在最佳温度区间工作,有效提升电池性能与寿命。
应用领域:
储能系统。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储能系统通过 AI 驱动将系统温差控制在 4℃ 以内。
技术需求14:绿色甲醇前瞻性技术研究
需求描述:
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实现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甲醇合成,并具备长周期稳定性,满足有机产业对绿色甲醇的生产需求。
应用领域:
甲醇工业化生产。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反应条件:温和(参考值:温度为 230-250℃ ,压力为 5-8MPa );
2、转化率:CO2 转化率大于90%;
3、选择性:甲醇选择性大于97%;
4、稳定性:大于1000小时;
5、有机副产物低于 0.1% ;
6、生产能力:不低于10吨/年。
技术需求15:海洋淤泥及海砂固化用高强度低碳胶凝材料
需求描述:
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替代传统硅酸盐水泥显著降低 CO₂ 排放,并满足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用需求。
应用领域:
绿色建筑工程。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每吨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中海泥及废渣占比应≥75%;
2、每吨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的 CO2 排放量比制备每吨普通硅酸盐水泥降低50%及以上;
3、对标 P.O 42.5水泥的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3天抗压强度≥17.0 MPa 、抗折强度≥3.5 MPa ,28天抗压强度≥42.5 MPa 、抗折强度≥6.5 MPa ;
4、对标 P.O 52.5水泥的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3天抗压强度≥23.0 MPa 、抗折强度≥4.0 MPa ,28天抗压强度≥52.5 MPa 、抗折强度≥7.0 MPa ;
5、地质聚合物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30/40/50/60/70/80 MPa 。
技术需求16:超高强高耐腐蚀功能性海工混凝土及UPPGCC产品
需求描述:
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 UPPGCC 产品),可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要求具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和氯离子扩散系数。
应用领域:
绿色建筑工程。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每吨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的 CO2 排放量比制备每吨普通硅酸盐水泥降低40%及以上;
2、依据 T/CECS 标准, UPPGCC 产品可对标 UC1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在100~120 MPa范围内;
3、依据 T/CECS 标准, UPPGCC 产品可对标 UC2等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在120~150 MPa 范围内;
4、依据 GB 29423标准要求,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品耐酸腐蚀系数≥0.8,耐碱腐蚀系数≥0.8,耐盐腐蚀系数≥0.75;
5、依据 GB 50082标准要求,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品抗冻标号(慢冻法)达到D200及以上;
6、依据 GB/T 31289标准要求,地质聚合物低碳胶凝材料28天氯离子扩散系数( RCM 法)<1.5×10-12 m2/s,满足海工硅酸盐水泥应用要求。
技术需求17:沿海高盐碱环境地下管道专用抗腐蚀性低碳胶凝材料
需求描述:
盐城为临海城市,土壤含盐度高,海洋中更是含有大量氯盐和硫酸盐,电力、市政管道和管廊常处于盐类的腐蚀环境,化工企业管道、城市污水排水管等都对管道内壁产生腐蚀,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得的混凝土制品的耐化学腐蚀性较差,以往使用的混凝土管都不耐酸和盐类腐蚀,使用寿命很短。而且硅酸盐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石灰石等天然资源, CO2 排放量大,环境负荷沉重。
应用领域:
绿色建筑工程。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碳排放降低50~80%,耐酸耐盐腐蚀性提高2倍以上。从测试的结果看,胶砂强度可达到42.5等级(按照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测试),耐酸腐蚀系数超过0.8、耐盐腐蚀系数超过0.75(GB/T 29423-2012用于耐腐蚀水泥制品的碱矿渣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可达“低”或“很低”;同样为4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相同的腐蚀条件下耐酸腐蚀系数不足0.6、耐盐腐蚀系数不足0.55,氯离子渗透性能为“中”。
技术需求18:沿海环境耐腐蚀道路水稳层低碳胶凝材料
需求描述:
水稳层低碳胶凝材料需满足高固废掺量、低能耗与低碳排放,具备优良凝结时间、高强度及高耐久性。
应用领域:
绿色建筑工程。
需求项目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1、相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稳层低碳胶凝材料中工业固废掺量达95%,能耗可降低80%, CO2 排放量降低50%及以上;
2、初凝时间≥180min,终凝时间≤720min;
3、低碳胶凝材料3天抗压强度≥9.0 MPa 、抗折强度≥4.5 MPa ,28天抗压强度≥34.5 MPa 、抗折强度≥7.5 MPa ;
4、氯离子扩散系数≤3.0×10-12mm²/s;
5、抗硫酸盐侵蚀等级达到 I 级。